9月发布的Chrome 53起,谷歌浏览器将屏蔽90%的Flash内容,年底把HTML5作为网页内容标准。
当年乔布斯和Adobe互撕,双方指责不作为时,很多科技博主担心HTML5缺乏制作工具。而经过国内外这几年的技术沉淀,这已不成问题。
今天百度“H5页面制作工具”,你看到的是百花齐放——正如帮主所料,你不会再面对一家独大的局面。严格意义上国外只有谷歌、Adobe,国内只有iH5达到往日Flash的制作水平,名气也还过得去。
Flash没有竞争实力了,现在纷争在HTML5内部——
有意思的是,国内HTML5的应用甚至快过美国,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1)移动VS. PC,巨大的市场需求
没人料到老美捣鼓了10年的HTML5,14年因为《围住神经猫》先在中国火了。在微信的助力下,国内掀起移动社交营销的热潮,此后五花八门的现象级H5层出不穷。
在移动广告巨大市场的驱动下,国内H5页面制作工具的功能直逼国外产品,比如业内口碑极高的iH5,水准甚至优于谷歌的Web Designer。
(2)网站VS. 软件,极快的更新频率
以前我们只有Adobe Flash,因为Flash标准牢牢掌握在Adobe手里。但HTML5是开放的,很多相关API、JavaScript甚至开发引擎都开源,生产工具的技术壁垒从此被打破。
这时,国人抢先摸出网站型制作工具的生产模式,大多用基于Web的网站提供在线制作服务。由于网站可以实时更新,工具的制作效率、更新迭代远高于国外的软件。
(3)免费VS. 付费,全新的盈利模式
Adobe还在遵循守旧的功能售卖模式,而国内已经有三类工具平台推出功能免费的全新商业模式:
(1) 百度H5平台
通过普通H5页面的免费生产,打通百度推广的广告投放渠道,与微信朋友圈广告对抗。
(2) 搜狐快站
通过普通H5站点的免费生产,打通搜狐平台的广告投放渠道,以站点为主。
(3) iH5.cn
通过专业H5页面的免费生产,打通H5内部的广告渠道,功能与开发案例看齐。
它们背后代表新的盈利模式,不卖功能卖渠道。最后国内的工具平台能不能异军突起,还得看H5制作的工具化能否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