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乳腺癌指南V3来啦!
撰文丨KEY
2024年6月17日,时隔98天,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悄然由2024年第2版更新至2024年第3版。在此,本文合并汇总2024年第1版至第3版更新要点,供临床参考。
2024 年第3版更新要点
■BINV-16
临床路径修改:术后帕博利珠单抗与术后卡培他滨与术后奥拉帕利之间的“或”改为“和/或”;
对于符合帕博利珠单抗和卡培他滨、帕博利珠单抗或奥拉帕利治疗标准的患者,目前没有关于先后或同时用药的数据。不过,由于某些复发风险较高残癌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可以考虑先后或同时用药。
■MS-2
在更新该版NCCN乳腺癌指南之前,采用以下检索词进行电子检索获取乳腺癌关键文献:乳腺癌、乳腺肿瘤、导管原位癌、炎性乳腺癌、或叶状乳腺癌。
■MS-30
非转移性乳腺癌全身治疗(术前新辅助和术后辅助)相关讨论部分内容顺序更新。
2024 年第2 版更新要点
DCIS-2、BINV-17、BINV-21、BINV-K 2/2
脚注新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生物仿制药是地舒单抗的合适替代品。
2024 年第1版更新要点
▌DCIS-1
诊断修改:导管原位癌Tis,N0,M0,包裹性或实体性乳头状癌;
主要治疗路径修改:全乳房切除术加或不加前哨淋巴结活检±重建(可选);
新增脚注:鉴于无常见浸润的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生物学行为与导管原位癌(DCIS)相似,故将其归为pTis。根据WHO标准,SPC应被指定为原位或侵袭性,但这两种类别均有良好的结果;
修改脚注:术前(活检确定的)单纯导管原位癌不应进行手术腋窝分期,除非某些临床病理提示浸润或腋窝转移。以下情况应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①导管原位癌的乳房切除术,乳房切除标本检出小风险浸润病变;②切除的解剖部位可能影响将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
▌DCIS-2
修改随访/监测策略:每12个月进行一次乳房 X 光检查在保乳治疗后6-12个月时进行第一次乳房X光检查,此后每年一次;
修改脚注:他莫昔芬的标准剂量为20mg/d,疗程5年。对于服用标准剂量他莫昔芬有不适症状或拒绝服用的患者,可考虑小剂量他莫昔芬(5mg/d或10mg隔天一次),疗程3年。
▌BINV-1
修改临床诊断:非转移性(M0)炎性乳腺癌局限性乳腺癌:浸润、非炎性、非转移性(M0);
修改检查:仅对存在转移性乳腺癌的体征和症状以及其他临床高风险的患者考虑附加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期路径修改:cT1-T3T4,≥cN0,M0;
修改脚注:已知具有乳腺癌遗传倾向的患者在保乳治疗后对侧或同侧乳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应讨论降低风险的策略,包括预防性乳房切除术。
▌BINV-2
修改cT1-3,cN0或cN+,M0乳腺癌的局部区域治疗:保乳手术联合腋窝手术分期(1类)±肿瘤整形重建;
腋窝淋巴结阴性:删除保乳手术和腋窝分期后放疗;对于乳房中心或内侧肿瘤、pT3、pT2伴乳房中心或内侧肿瘤以及存在任一高风险特征(分级3级、广泛淋巴血管浸润、激素受体阴性)的pT2、pT3患者,可考虑进行全乳放疗(WBRT)±瘤床放疗,以及全部区域淋巴结放疗;
修改:如果患者计划术后内分泌治疗并且满足以下标准,考虑省略乳房放疗(1类):≥65岁、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阴性、病理淋巴结阴性、病理肿瘤大小≤3厘米;
新增脚注:对于年龄>40岁、磁共振成像后2次活检证实临床Tis期至临床T2期病变(伴有至少一个浸润部位)计划术后全乳放疗+瘤床放疗的患者,考虑保乳治疗;
新增脚注:根据美国外科肿瘤学会明智选择推荐意见,对于年龄>70岁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和病理T1期、临床淋巴结阴性肿瘤患者,可以省略前哨淋巴结活检。
▌BINV-3
删除标题:完成乳房切除术和腋窝分期后放疗;
新增:参见BINV-4以确定是否需要术后全身治疗。
▌BINV-4
修改良性组织学类型:包裹性或实性乳头状癌、分泌性乳腺癌,腺样囊性癌、分泌性癌和其他涎腺癌;
全身辅助治疗:新增绝经后pT1-3和pN0或pN+。
▌BINV-5
病理淋巴结阴性修改:考虑术后内分泌治疗±或考虑术后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2B类)和内分泌治疗。
▌BINV-6
新增脚注: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高风险乳腺癌患者,可以考虑术后两年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同时适合术后奥拉帕利和阿贝西利的患者,治疗最佳选择和顺序尚不明确。
▌BINV-7
未做21基因复发评分、复发评分16~25、复发评分≥26: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卵巢抑制或切除。
▌BINV-8
不适合化疗:术后内分泌治疗+±卵巢抑制或切除;
如果适合化疗,可以考虑基因表达分析评定预后: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卵巢抑制或切除;
新增脚注: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高风险乳腺癌患者,可以考虑术后两年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同时适合术后奥拉帕利和阿贝西利的患者,治疗最佳选择和顺序尚不明确。
▌BINV-11
删除脚注:不伴相关常见浸润的包裹性乳头状癌被定为病理Tis期,因为其行为与导管原位癌相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应说明实体性乳头状癌是原位还是浸润,但是两种形式都有良好的结局。
▌BINV-12
临床上可考虑的其他检查:FDG-PET/CT(在特定情况下有用);
修改脚注:在对最可疑的腋窝淋巴结采样活检时,应放置标记夹或染色便于在根治手术时识别并切除活检阳性的淋巴结已经被切除。
▌BINV-13
推荐对最可疑和/或临床阳性腋窝淋巴结进行活检+标记夹放置,如果之前未进行;仅最可疑的淋巴结应被标记并与前哨淋巴结一起取出。
▌BINV-14
修改:乳房切除术和手术腋窝分期±重建(可选);
修改术后治疗(保乳手术可行):乳房肿块切除术后全乳放疗;
新增术后治疗(保乳手术不可行):临床T4期、任何淋巴结分期:胸壁放疗+全部区域淋巴结放疗,包括有风险的未清扫腋窝任何部位;
新增术后治疗(保乳手术不可行):临床T3期、临床淋巴结阴性和术前治疗后病理淋巴结阴性:考虑胸壁放疗+全部区域淋巴结放疗,包括有风险的未清扫腋窝任何部位;
新增脚注: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患者可能并未获益于保乳手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或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区域淋巴结放疗。
▌BINV-18
修改脚注:肿瘤组织或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测定都可采用,对于诊断和了解疾病进展各有利弊。组织测定的灵敏度较高,但是循环肿瘤DNA可以精准反映肿瘤异质性。如果一种标本的可治疗生物标志物阴性,那么可以考虑对另一种标本进行检测。
▌BINV-F (2/2)
新增:乳腺浸润癌(术前化疗随后保乳治疗)。
▌BINV-H 4/7
修改不进行辅助化疗患者的淋巴结放疗计划:先进行组织扩张,然后进行放疗;在放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更换为永久性种植体或自体组织重建,或者组织扩张后在放疗前更换为永久种植体(如果放疗开始时间未延迟)(放疗之前),然后放疗之前(如果不延迟开始放疗)或放疗之后(如果不延迟开始放疗,可以考虑放疗之前)改为永久植入物。
▌BINV-H (5/7)
修改:然而,乳房重建不应影响适当的肿瘤外科、内科和放射治疗或适当的外科治疗范围,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或实用性不应导致延迟或拒绝适当的外科、内科和放射干预。
▌BINV-I 2/3
修改标题:胸壁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包括乳房重建);
修改:靶区包括同侧胸壁和整个乳房切除术疤痕以及±淋巴引流部位(如有指征)。
审核专家:徐蔚然教授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